MR SHIH

必幸施

客觀簡報的困難

| Comments

image

我曾經待在一個瘋狂報名比賽,講究技術的硬派實驗室裡,我們報的比賽都是如微電腦、嵌入式這樣非常硬派的技術比賽,幾百坪的空間通常都很樸素,一些簡單的標語旗幟就差不多了。但是,裡面每個評審可都是相關領域中專家中的專家,我們做的題目大概用了領域內的哪些高階技術,多新穎、多困難、要花多少時間、多努力大概你稍微解釋一下彼此都能馬上心領神會。所以報告的流程就是帶一下要解決的問題,接下來就直接DEMO實際系統,什麼前言、動機、問題嚴重性越少越好,有的評審乾脆會叫你跳過把時間留給實際DEMO。這種我稱之為工學院比賽。

就像期末教授叫你上台報告這學期學到了什麼一樣,大家在同個領域差不多的背景知識下,大概都能很快了解你在講什麼。所以把所用的厲害技術說出來,DEMO系統不要出大問題,剩下就看評審對你的技術還有DEMO給幾分了。我其實建議所有人都要參加過這種比賽練底子,有了某方面底子說話自然比較不怕,提昇台風很明顯。

還有另一種比賽叫商管型,會場佈置像金馬獎,參賽隊伍如嘉年華,甚至現場還有live小組直播比賽狀況。這種比賽就是大,面對所有大眾,所以邀請的評審來自四面八方,政府官員你不知道是那個部門的、CEO你不知道是那家公司的、教授你不知道是鑽研哪個領域的,每個人的知識背景都不一樣,所以你要怎麼聊技術?你會跟一個阿嬤努力解釋你用了什麼技術嗎?還是你會努力把這個產品跟她的孫子產生連結?這就是很多專業型團隊一跨到商管型比賽時常會感到挫敗的盲點。

常常硬底子團隊自己埋著頭幹,技術一直講,別人狀況外也不知道。等到你回過頭來發現怎麼你講的跟評審想的完全是兩碼子事,問題才瞬間爆發開來。這時就會產生參賽者覺得莫名其妙,評審超難溝通,分數打得超沒依據,我愁眉苦脸,千里馬沒有伯樂,這些努力和辛酸沒人了解,公道在哪裡。

當你報告的時候評審在想的事情永遠都跟你想的事情不一樣。你在學校演練的講稿都是你自己想講的,都不是評審想聽的。你一定要多找老師反覆報告給他們聽,然後趕快根據回饋修正,這種顧客開發方式才會在客觀上抓住重(賣)點。絕對避免出去比賽前一天才把第一版的講稿生出來,然後感覺很充實很滿意,結果出去比賽才發現怎麼觀眾反映都在意料之外。

想辦法把你的題目推銷給一般大眾,你要說服他們真的很難。不要花了一堆時間在講別人不懂的技術,然後看到自己的DEMO系統畫面就覺得很爽大功告成。重點真的不在你多寫了幾個小功能,因為別人真的不想知道「你」做了什麼,簡報的重點是讓「評審」有興趣,重點是這個系統跟他到底有什麼關係?不管是拿問題嚴重性來威嚇評審,拿效益比如你有跟哪幾個有名大咖合作來說服評審,或是拿流程圖外加講故事講到他們心有戚戚焉,這樣子反覆的透過他們的生活經驗講他們聽的懂的話,你的終極目標拿高分才有可能實現。沒有連結就結束的簡報就好像是跟評審說:我不想知道你到底懂了沒,反正我做了出來而且很讚,請給分。

Comments